国际货代怎么做跨境电商大势之下货代物流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跨境電商大勢之下,中國品牌如何把握全球消費的“脈搏”,對于貨代物流企業而言,如何打造新産品?供應鏈貨代企業管理方面,又該如何通過技術、模式創新,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效率與安全?
近年來,瑞雲冷鏈、京東物流、百世集團等跨境電商物流企業在出海路上取得一定成績,爲其他企業提供了寶貴經驗。但人才短缺、本土化等問題仍是他們面臨的難題。
面對未來,優秀的中國企業如何不斷優化産品和服務,深化本地化戰略,加強與全球夥伴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具備強大的決策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整合資源,用高科技提高✅自己的運營效率和經營效率。
在日前國際航貿物流平台于上海舉辦的助力中國制造業出海專題沙龍活動中,部分貨代企業談到自身在海外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的經曆,大多表示經曆了各種各樣的困難,目前能夠發展良好的貨代企業爲數不多,甚至有些貨代企業已經撤離海外回國。
顯而易見的是,貨代企業越來越多嘗試在海外設立站點的原因,除了國際貿易深化和國際供 應鏈加速重構的大趨勢以外,還有一點是自身尋求國際化發展路 線的嘗試,旨在獲得更多的行業資源。
1%顧問團的聯合創始人陳垚表示,“貨代企業在國內的內卷已經到了極致,出海變成了企業的剛需。”隨後,陳垚解釋:“內卷度等于供應量除以需求量,等競爭度除以市場容量。從國際物流或者貨代行業來說,出海一般包括開辟新的航線産品,和國外代理産生更多更專業的業務合作,開設分公司或者合資成立公司,設立自營倉庫、購買車輛、深入屬地倉配以及開展門到門更多元化、更多類型的業務。”
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各行各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尋找更多的機遇和利潤空間。2025年,海外市場還有哪些新的機遇?中國物流企業又將如何改變國際市場競爭格局?
以瑞雲冷鏈爲例,其主要在尋找資源和打基礎上下功夫,所花時間的投入爲後來的爆發式增長打下了堅實基礎。特別是針對東南亞市場,例如泰國和越南市場,瑞雲在每年2月到9月的水果旺季到來之前,已經完成了線路磨合和系統優化,確保了高效運營效率。
此外,百世集團與京東物流幾乎同時出海。目前百世集團在東南亞有33個快遞分撥中心、1000多個服務網點,同時在美國和東南亞布局海外倉,爲許多中國企業和本土企業提供服務。
中國物流貨代企業的出海,近年來發生了巨大變化,東南亞市場尤其如此。類比中國的發展階段,目前東南亞大概處于國內改革開放和電商發展的初期。這也意味著,未來隨著更多外資企業的進入,東南亞將迎來電商和物流等行業的機遇爆發期。
“中國品牌通過品牌出海、産能出海以及優秀的運作規模、銷售流程和供應鏈規則,將業務拓展到海外市場,這爲中國物流貨貸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而中國物流貨代企業幫助中國企業出海的同時也提升了當地供應鏈和物流水平。”百世集團華北大區總經理吳波表示。
出海必然面臨著風浪和挑戰,那麽,在出海過程中,大部分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麽?公司出海如何規避風險?
陳垚坦言,人才短缺是貨代物流企業出海過程中一直面臨的問題。除了人才短缺之外,還涉及對國外雇員的管理問題,國外人員和國內人員完全不一樣,需要多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等文化差異,還需要了解當地國家的雇傭關系法律法規等不同領域的諸多問題。
提到出海,本土化就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上海玉漭物流銷售部負責人提到,物流運輸和存儲的品類比較雜,甚至還包括危險品,對于這些危險品,每個國家的要求不一樣,甚至有的國家不允許進口,這就需要提前了解當地的運輸法律法規。爲了防止國際商品退換過程中被扣留,玉漭物流會通過借助海外倉處理退貨維修,減少客戶的成本,盡最大可能幫助品牌方出海。
陳垚也提到出海過程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在他看來,不能簡單地把中國經驗直接搬✅到國外,需要結合當地市場特點和政策法規對國內的經驗進行優化和改良。
“長遠來講,如果要開拓海外市場,就要把中國的好團隊派到重要的海外市場,同時也要培養當地人才,只有當地人才和自己人才完全結合,一個合理的團隊才能在當地保持持久的、長期的服務。”陳垚表示。
由此會引申出另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對于海外雇員的跨境工資支付的問題,這個問題雖然聽上去很小,但是卻尤爲關鍵。“跨國工資的支付給國內雇主帶來了一些挑戰和複雜性。其中包括貨幣彙率、付款規定的差異和稅捐等三類問題。”贏爍財務稅務代理有限公司傅紅介紹。
傅紅認爲,首先是貨幣彙率,當涉及跨境工資支付時,貨幣彙率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挑戰。一方面,雇主必須將他們使用的貨幣轉換爲員工所在國家的貨幣,這可能會導致額外的費用和交易成本。另外,貨幣彙率是不斷變化的,這意味著支付給員工的金額可以根據交易時的彙率而有所波動,這很難與雇員解釋得通,而且,這使得雇主很難准確計算出他們的全球雇員的工資。雇主可能還需要考慮貨幣彙率對稅務方面造成的影響,因爲彙率波動會影響到雇主本國和雇員所在國應繳納的稅款數額。
其次是付款規定的差異,國內雇主進行跨境工資支付時,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存在著獨特的法律和監管要求,必須嚴格遵守這些規定。如果不遵守這些法律法規,可能會面臨罰款或法律後果。同時,一些國家或地區還制定了管理支付處理的具體規定,例如交易限制或要求支付處理商獲得許可或注冊,而不同國家對于跨境工資支付所需的處理時間也可能存在差異。已經出海的物流貨代企業,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了解目標國家或地區的相關要求,並確保在進行跨境工資支付時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和監管要求。
“在處理跨境工資支付時,涉及員工工資的預扣稅款、繳納頻率以及向政府彙款等稅收規則可能因國家或地區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這爲操作帶來了一定挑戰。”傅紅表示,“另一個與稅收相關的挑戰是雙重征稅,即員工在本國和工作所在國家都需要繳納所得稅。這些協議規則可能相當複雜,因此,在了解適用于貨代企業各自具體情況的協議內容以避免多繳或少繳所得稅非常重要。”
出海有挑戰,但也蘊藏著無限的機遇。跨境新勢力出海,未來路在何方?又有哪些“避坑指南”?
1%顧問團的高管團隊有過細致的調查和分析,陳垚說:“所有的物流貨代企業在出海前期都一定要做大量的數據分析和調研,在調研過程中要了解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出海需要公司管理層有強大的決策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他同時表示,出海一定要資源整合,要跟當地的國外公司合作,“當地這些物流公司能在當地存活下來,其實是有一定水平和能力的”。一個新的公司初來乍到,在國際市場上需要有一個適應時間,甚至可能還會受到政策、法律等因素的限制,所以一定要和當地公司合作,或者和國際化的公司做整體的鏈接和合作。
吳波則提到,在技術發展和人工智能時代,物流貨代業已經算作高科技行業,每天有海量的數據在物流平台上産生,因此物流貨代企業一定要用高科技提高自己運營效率和經營效率。他同時表示,企業要追求長遠發展,團隊依然是最重要的。“一定是派你的精兵強將去外面,而且馬上要把本土的人才培養起來,因爲他們才是最接地氣的,了解當地方方面面的情況。”
玉漭物流相關負責人補充道,今年出海的整體趨勢就是正規化、合法化,物流企業出海最重要的就是合法合規,尤其是對于中國物流貨代企業而言,更重要的是對于從事危險品、危化品國際運輸的貨代企業來說,對于中國品牌的出海,未來會大力開展一些産業帶聯動,圍繞産業帶出海做更多合規化的出海方案。
“未來中國的物流貨代企業出海,首先要反問自己,確定自己做好准備了嗎?夢想、目標、分析、策略、認知、經驗、資源、能力、人力、資金、系統、體力和心態等。所有的條件都具備,才能擺正企業出海的姿態和姿勢,‘用觸角步步爲營,用心性層層智見;用體術連接,用代價掙脫’。”陳垚表示,“物流貨代業需要洞見整個世界,所以在積極出海的同時,要保持謹慎出海和智慧出海。”(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