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旅客车从141亿美元到134867亿美元厦门外贸书写时代答卷
首頁政務公開機構職能機關處室自貿試驗區政策研究處信息發布
75年前的10月17日,中國人民揮師閩南,渡海作戰,將五星紅旗插上廈門島,廈門解放。從此,廈門迎來新時代的曙光。
75年來,廈門在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上交出的精彩答卷,令世人矚目。僅在外貿方面,改革開放以來,廈門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7.3%,跻身中國貿易十強城市。可以說,廈門外貿騰飛的曆程,是中國外貿發展的一個縮影。
回望75年前的廈門外貿,94歲的中國人民華東隨軍服務團(簡稱“南下服務團”)隊員顧惠鈞仍記憶猶新,他說:“1949年10月下旬,我和一名戰友去接管廈門的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接管後的商檢機構共有3名工作人員,我負責幹鮮果檢驗和茶葉取樣,另外兩人,一人負責申報、發證和統計,一人負責茶葉檢驗。單單我們三人,就足以應付日常的進出口商檢工作。”
顧惠鈞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初期,廈門進口幾乎空白,出口的主要是茶葉和幹鮮果,品種及數量非常少,每周最多1到2條木帆船,每條船載貨才50噸、100噸;而進✅口的則是廈門市場急需的物資,如汽油、柴油、西藥、化肥、汽車零件等物品。”
“1978年,廈門的進出口總額✅只有0.82億美元。”廈門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廈門辟爲經濟特區起,經過40多年發展,特別是搭乘‘入世快車’以後,廈門外貿進出口迅猛增長,進出口總額從1980年的1.41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1348.67億美元,年均增長17.3%,實現了不起的跨越。”
在權威人士看來,這個發展階段是這樣劃分的:1980年—1990年爲起步階段,貿易規模小,但增長快,年均增長23.3%;1991年—2000年爲快速發展階段,進出口總值快速增長,年均增長21.6%,2000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0.49億美元;2001年—2011年爲跨越發展階段,貿易規模持續擴大,連翻兩番多,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長20.3%,2010年全市進出口總值突破500億美元大關,達到570.36億美元;2012年—2023年爲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出口結構持續優化,一般貿易占比提升至七成以上,內資企業成了進出口的中堅力量。從總量看,2023年,廈門市進出口總值9470.44億元(人民幣,下同),占全省比重48%,在15個副省級城市穩居第四,從增速看,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
“廈門外貿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被譽爲‘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的助力,廣交會不僅是廣大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渠道,更是廈門外貿企業重要的獲客渠道。”記者采訪時發現,年出口額2億多美元的廈門金華南集團、年出口額6000多萬美元的廈門立方藝品公司等參展企業,每年一半的訂單均來自廣交會上的境外采購商。
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廈門市商務局✅精心統籌、高效推進,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支持企業做強做大,助力廈門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
據介紹,第136屆廣交會,廈門派出強大的交易團參展,參展企業達700家次,參展企業數量創曆史新高。廈門企業各類展位總數達1861個,其中✅品牌展位數達365個,涉及家用電器、電子消費品、建築裝飾材料、醫療保健品及醫療器械、禮品與贈品、工藝陶瓷、箱包、鞋、運動服及休閑服等多個類別。
記者了解到,“廈門制造”已銷往230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多元化的國際市場格局。
創建外貿自主品牌特色培育機制,正是廈門市商務局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形成外貿競爭力的積極實踐。早在2021年,廈門便出台《廈門市商務局外貿自主品牌培育三年(2021—2023)行動方案》,進一步推進本地外貿自主品牌企業精准培育,加快形成外貿競爭新優勢。目前已認定外貿自主品牌企業111家,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選。
從“廈門制造”出海向“廈門品牌”出海升級,既加速了外貿轉型,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也增強了制造業的信心。隨著越來越多廈門企業揚帆出海,不少企業成了走出去的“領路人”,廈門金龍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廈門金旅就是其中一個代表。據廈門金旅客車海外銷售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智明介紹:“我們的團隊根據實地調研數據,聯合國內優質的三電系統供應商一起‘組團出海’,當前導入埃塞俄比亞的商用車充電設施全部采用中國標准,中國國標也成了埃塞俄比亞商用車的招標標准。2023年,金旅客車全年營業收入53.41億元,同比增長1.11%。海外銷售額32.48億元,同比增長52.44%,再創曆史最佳,出口銷量位居國內客車行業第二名。”
作爲國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和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廈門市擁有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數字服務出口基地、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語言服務出口基地等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形成“一試點”“一示範”“多基地”的服務貿易開放平台體系。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廈門市服務貿易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1010.2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增長21.7%,高出全國增幅11.7個百分點;全年有3個案例入選“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
2023年12月,商務部公布2022年度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及申請城市綜合評價結果,廈門在全國37個示範城市中位列第八。2023年1月至12月,我市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1352.7億元,同比增長51.2%。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廈門對外貿易由主要依賴于少數國有企業和傳統的貨物貿易方式,向外貿主體多元化、貿易方式多樣化轉變。
在外貿主體方面,隨著外貿的發展和國際市場的變化,民營企業逐漸成爲外貿領域的重要力量,呈現“民營、外資、國有”企業共同發展的多元化格局。2023年,廈門市進出口企業達36948家,比上年增加3500多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近九成,民營企業進出口4316.2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45.6%。
“廈門外貿的騰飛,既有體制優勢、政策優勢、市場優勢等多重因素的疊加效應,又得益于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廈門市商務局相關人士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外貿易從數量擴張性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是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自貿片區充分發揮“自貿+”“改革+”的制度創新,探索貿易便利化新路徑。2023年,保稅區、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進出口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14.6%,占全省總值的88.7%。二是推動傳統外貿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廈門引進京東等龍頭平台,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帶動傳統産業、新興産業群迅速發展。商務部發布的2023年度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考核評估結果中,中國(廈門)跨境電商綜試區評估結果爲“成效明顯”,在全國16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中綜合排名位列第一檔,是福建省唯一獲評第一檔的綜試區。2023年,廈門通過跨境電商平台進出口達到236.70億元,同比增長65%。
今年2月,廈門首單地方牌照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油加注業務順利落地,見證我市又朝“逐夢深藍”邁出關鍵一步。
爲支持推進保稅維修試點,在廈門市商務局、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共同努力下,今年10月,廈門企業——貝萊勝電子(廈門)有限公司正式獲批開展“全球保稅維修業務”試點,廈門也成爲全國首批自貿片區內企業獲批開展“全球保稅維修業務”的城市。
據介紹,廈門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與國際接軌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建設。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等措施,爲外貿企業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交通運輸方面,廈門市主動服務“一帶一路”“金磚國家”建設陸路運輸通道,率先開行中歐(廈門)班列,目前穩定開行中歐、中亞、中俄三條國際貨運幹線.35億元。
稅收優惠方面,廈門實施貨物港務費、引航費降費優惠政策。2023年,廈門口岸自RCEP成員國享惠進口193.73億元,稅款減讓24.73億元。
2023年,廈門海✅關開展“千企享惠”等活動,爲重點項目定制“一攬子”解決方案,累計減免退稅52.67億元。
75年來,廈門作爲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窗口和標杆,以一系列先行先試的舉措,率先探索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實現了從區域性市場逐步拓展至全球市場的曆史性跨越。而今,按照《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廈門將持續推進貿易轉型升級,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提升貿易樞紐功能,打造貿易自由便利、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同步發展,具有較強國際資源配置能力的新型國際貿易中心。
爲確保最佳浏覽效果,建議您使用以下浏覽器版本:IE浏覽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覽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覽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內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