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正版365中文官网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_唯一正版官网

货代如何找客户飞力达获50家机构调研: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为基础物流服务、综合物流、技术贸易执行(附调研问答)

阅读量: 旅游及新产业 作者:英国正版365中文官网   发布时间:2025-02-02 16:19:38

  飛力達300240)4月25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022年4月21日接受50家機構單位調研,機構類型爲保險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機構。

  一、公司簡介 (一)公司總體情況介紹(1)主營業務: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向智能制造企業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①綜合物流,即合同物流或第三方物流,涵蓋供應鏈倉儲管理以及倉儲配送等;②國際貨代,涉及海運和空運等相關業務。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的總資産爲35.95億,21年營業總收入爲69.55億。

  在20年中國貨代物流民營企業50強的排名排名第13;在2020年中國貨代物流百強排名中排名29;在2021年的中國合同物流30強中排名23。公司屬于5A級物流企業,同時持有AEO海關高級認證、C-TPAT的美國反恐認證,CAPA的安全認證。另外,公司有10+項的項目專利以及100+項的著作權。公司得到許多知名客戶的認可,如宏基、華碩、利樂、強生等。

  (3)財務情況:2021年整體的財務情況比2020年有較大幅度的改善。公司在2021年的主營業務收入爲69.55個億,YOY爲88%。其中綜合物流和國際貨代兩項業務分別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綜合物流2021年營收爲17.13億,YOY爲25%;國際貨代爲52.42億,YOY爲124%。

  ①毛利率:整體毛利率保持相對穩定,略有下降。主要原因爲業務結構出現變化:a)國際貨代本身的毛利率相對來說較低,其在2021年的業務占比較高,影響了公司總體毛利率;b)公司的業務在不斷擴展,範圍在不斷擴大,前期投入的成本費用增加,且對新市場采取了臨時的價格策略。隨著後期規模效益的顯現,毛利率預計穩步提升。

  ②淨利潤:2021年淨利潤爲2.37億,相較去年增長61倍。扣非前後的歸母淨利潤相較2020年均有較大增長,扭虧爲盈並創曆史新高,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87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6,102.93萬元。差異在于2021年爲了調整公司業務結構,公司出售了一家子公司的股權,收益增加1.4億,由此影響淨利潤1.08個億,對歸母淨利潤的影響在8110萬。

  ①營業收入:隨著公司産品和服務不斷地拓展、豐富和融合,管理的夯實以及戰略的明晰,近幾年的業績在不斷改善和穩步提升。營業收入剔除貿易後(因爲貿易不符合公司的新戰略,故貿易業務從2018年退出公司的産品和服務的序列。),公司2017年收入21.76億,2018年爲24.55億,2019年28.22億,2020年36.89億,2021年爲69.47億,5年CAGR超33%。

  ②現金流: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淨增加額總體有很大的改觀。2017年~2019年,公司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淨增加額爲負,到20年和21年有很大改善,20年由負轉正,21年實現較大增長,爲1.5億。現金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公司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的改善。

  A)公司2017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是-6000多萬,2018年和2019年由負轉正,實現很大改善。到了20年和21年,增加更多。21年相對20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有所下降,但20年有特殊的情況,貿易執行存貨處置,銷售回款1.32億。

  如果剔除特殊的情況,公司21年和20年兩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實際上是略有增長。

  B)投資活動現金流量的總體上都是負數。此反映了公司自動化固定資産的投資以及研發軟件方面的無形資産投資。21年實現較大增長至1.8億,原因是處置子公司的股權,一次性收回現金1.9億。

  (5)綜合的財務指標: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兩項指標在2021年遠優于近5年,在2021年是達到最高水平。其中,淨資産收益率從2020年0.3%快速增長到21年16.3%,資本回報率同時也有較大增長。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2020年的65天減少到2021年42天。償債能力和現金流量指標在5年總體時間中保持穩定。

  資産負債率略有上升原因是規模在不斷的擴充。另外,2021年相對2020年資産負債率略有上升,主要原因的公司在2021年實施了新會計准則,由于新會計准則科目的調整,對資産負債率約有2%左右的影響。

  業務數據回顧:公司在2021年執行的進出口額有261億美金,YOY爲84%。

  公司在昆山,在深圳、東莞以及重慶等主要制造基地都是進出口大戶,此說明公司跟大型制造企業粘性非常緊密。在保稅的報關票數上,公司去年報關票數有58.7萬票,YOY爲35%。2021年公司管理的倉儲供應鏈面積約88萬平,雖然基本持平,但公司進行了很多優化,導入許多更好的核心企業客戶。海運總體箱量基本持平,但出口有29%的增長,進口因爲太倉受政策調整有廢止的産品,所以出口實際上規模增長是很快的。國內運輸貨量增長40%。多式聯運第一年成立做到了1萬個集裝箱。

  在數據驅動方面:集團戰略成爲數據科技驅動的制造供應鏈管類專家,故公司在數據驅動和技術驅動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投資。在深化數據驅動和數字轉型方面,公司跟阿裏雲合作開發了訂單管理中心OMS,同時構建數據中台和業務中台的藍圖和框架,進一步完善了業財一體化,規劃了結算藍圖。把公司所有業務系統化,使整個集團內部有效聯動,爲今後的效率提升打好基礎。

  在技術驅動方面:持續投入自動化倉儲的建設,在大件的自動化倉儲的方案中的托盤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設計。

  (1)國內:在西南5G+的無人化供應鏈協同平台升級完成;在昆山智能倉庫的3.0建設去年已完成,今年將投入使用;在華南,公司跟亞太第一且全球排名前三的電子元器件分銷商大聯大合作運行了全國最大的自動化電子元器件倉,在東莞公司還在設計公用電子元器件自動化集散中心。

  (2)國際:公司也爲一系列國際知名企業提供自動化倉儲和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像采埃孚、索尼等。這些都說明公司的自動化設計能力以及一體化的供應鏈協同方案能力逐步得到國際知名企業認同。

  在客戶開發方面:公司不斷地加強目標行業大客戶的深度挖掘,不斷從電子信息、汽車、新能源等一系列主要行業拓展業務,挖掘行業客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很多客戶的業務規模有較大提升,比如牧田、泰科、立訊、大聯大、索尼、利樂等。

  在新客戶的開發方面,公司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電✅子行業,先後進入得力、戴森、科沃斯603486)、傳音、冠捷、藍思,添可等公司的供應商清單;在汽車行業,增加了蔚來、馬牌等客戶;在特色的細分行業,比如售後維修,進入了戴爾和vivo的售後維修中心業務。

  在産品方面:公司始終堅持以倉儲供應鏈和入廠物流一體化供應鏈爲核心節點,形成粘性,跟客戶形成緊密的合作夥伴關系。爲進入客戶的全程供應鏈業務打開局面,將公司的海運,空運,國內運輸,多式聯運及保稅關務等産品推廣到客戶的物流供應鏈體系。①公司根據行業的發展趨勢,開發了許多國産替代的客戶,以及隨客戶的供應鏈的區域化轉移到海外;②在海運,公司除了在海外不斷地去設點,完善海外代理體系,也增加了長江內支線的服務産品,設立了駁船公司,且新設了多式聯運,采用中歐班列等産品爲客戶提供更多增值産品,跟客戶形成新的粘性;

  ③在運輸方面,公司完善了國內的運輸體系和全程可視的tms系統,爲客戶打造全國的倉配一體化解決方案;④在跨境産品方面,公司去年在南向的東南亞和香港取得增長;⑤在內部整合方面,公司把華東不同的區域和産品進一步整合,減少內部壁壘,完善流程,進行雙算,提升內部運營效率。⑥在國內外的節點方面,公司不斷開設新網點。公司去年先後在貴陽、海南,北京,廈門,武漢新設了分支機構,此都是國內的主要業務的增長點或者主要口岸;在海外,公司在越南增加了新的分公司。

  所以集團內部推行雙算考核,使整個集團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另外推行新的員工持股計劃。

  成本控制方面: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和催收、梳理並檢視低負毛利項目,先後關掉一系列低負毛利的項目和分子公司。雖然毛利率由于國際貨代業務的快速增長以及過去兩三年公司在海運、陸運、空運産品網絡建設尚處于投入期,導致毛利率有所下降。但通過公司對低負毛利客戶的不斷管理和業務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優化,公司的毛利率將逐步回升。

  (三)公司戰略檢視(1)簡述:公司聚焦制造供應鏈。願景是數據科技驅動的制造供應鏈管理專家,爲制造供應鏈企業提高效率,創造價值。發展目標是成爲百億級的企業。

  ①聚焦制造供應鏈的原因:在中國,更靠近消費者的消費供應鏈由于受電商平台的快速發展和渠道一體化的影響,消費供應鏈的物流公司受渠道和平台的影響較大,行業發展轉變更多依靠規模性和標准化快速擴張。而在✅生産制造供應鏈的領域,存在大量品牌商和大型制造企業,而中國的生産制造供應鏈高度碎片化。所以公司認爲在這個領域裏面存在大量發展空間。同時,飛力達在生産制造領域裏面深耕二十多年已經形成良好口碑,所以公司決定聚焦制造供應鏈。

  ②制造供應鏈未來的發展判斷以及公司定位:疫情的發展對中國的經濟會有持續有影響,但中國對實業和制造業會進一步強調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倡導碳中和。

  此外強化電子信息制造、汽車制造、新能源以及智能制造領域供應鏈發展,尤其是補強供應鏈瓶頸,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供應鏈的韌性,增強國産替代。在此過程中,政府將會扶持發展細分行業中專特精新的中小企業行業隱形冠軍。生産制造供應鏈作爲細分行業會迎來快速發展的窗口期。飛力達希望可以把握此機會快速發展。另外,公司在綠色環保低碳方面沿著産業的變革方向不斷的研究,投入很多資源和精力。所以公司的定位仍然是數據科技驅動的制造供應鏈管理專家,同時也會力爭成爲電子信息制造供應鏈龍頭,成爲先進制造業可信賴的供應鏈夥伴。

  (2)爲制造企業創造價值的具體做法:公司定位讓制造企業專注在核心的制造研發、銷售和他們的客戶服務。本公司會對它生産前端、後端的物流以及銷售端物流進行整合,提供一體化的方案,包括從供應商到制造商到品牌商以及消費者全産業鏈供應鏈的全過程。以倉爲點,以運輸爲線,織網爲客戶提供整體服務。例如某全球領先的代工廠,在昆山的工廠有229個供應商。飛力達公司已經觸達的VMI的業務達186家,其中有很多知名世界500強企業。但公司在其中物流業務占比仍較小,且未觸達的還有幾十家。公司不斷建設國內運輸産品、海運産品、空運産品,多式聯運産品等,以倉爲節點,形成跟客戶的觸點,把産品能力提升之後,延伸産品價值鏈,使業務規模擴大,使公司的價值和盈利性提升。

  (3)制造供應鏈的生態圈價值:公司專注制造供應鏈,涉及制造工廠、品牌商、制造園區以及制造廠的供應商和公司本身的整體生態。此生態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贏體系。對制造工廠來說,公司整合的制造供應鏈一體化系統,可以幫其節約廠內空間,提升産能,使工廠的庫存管理更精確,庫存周轉率大幅提升,資金成本降低20%+;對于品牌商,公司對整個生産制造供應鏈可以有更好的優化以及更好的服務競爭優勢,做到供應鏈全鏈路的可視化;對于供應商,公司可以幫他把訂單。更靠近它的存貨,更靠近制造廠,訂單和生産的計劃性相應更可控,出貨的效率和准確率進一步提升,而且物流能夠可視化;對政府和園區,因爲公司跟這些企業是生態一體化,所以公司雖然有財政補貼,但政府實際支持的是整個生態,而不是公司自己。公司幫助政府形成生態的粘性。政府通過本公司的供應鏈服務可以使土地資源集約化,不僅僅爲企業提供財政補貼和廠房土地,而且可以與制造廠、品牌商、供應商形成粘性;對公司來說,通過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可以使成物流成本降本增效,全程可視,並爲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4)聚焦行業具體做法細分先進制造業:公司聚焦先進制造業,特別是電子信息制造業,並進一步把它細分成品牌商、制造商、ODM廠商、關鍵零部件商,電子元器件通路商等。公司也會力爭成爲汽車及其細分行業的知名的物流服務提供商,優先培育智能裝備和新能源等行業。另外公司對每一個細分行業都會形成自己的研究報告,了解其發展。

  産品和核心能力的建設是要爲客戶創造價值:公司始終圍繞爲客戶創造價值的關鍵核心點來進行工作,包括爲客戶提供安全、時間、效率、成本、服務等方面的價值。公司會在産品專業的解決方案、精益化運營以及數據和系統分析能力的各個方面形成閉環。爲此,公司建設自己的護城河,把一切業務數據化,進而實現一切數據業務化。另外,進行技術驅動,不斷導入行業先進技術,形成公司技術壁壘和能力。公司擁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專業團隊、多年積累的行業解決方案能力及案例,務實可靠的行業口碑,行業領先的保稅關務能力,同時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環保解決方案,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數據驅動:公司制定了自己的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將業務場景系統化,數據化,再把數據通過數字中台和業務中台拉通,進一步實現一切業務數據化。用數據建模算法從業務場景裏面提煉數據,不斷的優化運營,給客戶來創造價值,挖掘出更多的機會。

  技術驅動:公司不斷引入行業的先進技術。爲客戶提供專業的技術解決方案和自動化的集成交付以及卓越的客戶服務能力,幫助用戶享受到先進的自動化集成方案,爲物流和供應鏈帶來價值。對客戶以及大型的企業客戶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提供某些自動化設備,而是有對行業物流供應鏈充分理解的公司,針對企業實際場景進行設計,並將市場上不同的有應用場景的先進技術組合形成個性化的方案交付,爲客戶提供最佳體驗。這個過程中也包括自身技術的積累沈澱與開發,對市場上成熟的自動化技術的導入,以及合作夥伴的儲備。所以,公司會圍繞自動化和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不斷做更多的項目,進行單個項目模塊化,驅動公司的創新轉型,幫助客戶優化供應鏈,提升客戶體驗。

  (5)聚焦主賽道專業能力:公司從客戶的需求痛點出發,深度挖掘梳理其需求,根據公司能力和對行業的理解爲客戶設計專業的解決方案。方案交付得到客戶認同後,不斷精益運營,並通過數字化分析持續優化。運營穩定後進行案例整理彙總,總結推廣到更多的客戶,並在客戶的推廣過程中找到新痛點,形成閉環管理並叠代。

  (6)聚焦打造核心關務能力:公司具有20年多年的行業專業經驗,是加工貿易保稅關務方面最領先最專業的公司之一。公司對關務體系、物流體系、客戶的需求體系以及監管單位有閉環一體化的生態。子公司華東信息是國內最大的保稅監管體系的輔助系統開發商。

  (7)加快海外網絡建設:隨著與客戶供應鏈的深入綁定,公司也進入到很多客戶的全球主要供應鏈的供應商體系。客戶在做全球供應鏈布局時,希望飛力達跟其一起進行區域化再布局。所以,公司除國內幾十個分子公司包括華東,華南,西南、華北以及華中制造基地積極布局外,公司也在海外積極布點。目前已經在越南、新加坡、印尼、泰國設立了分子公司。同時,公司在歐美和印度也有自己的緊密代理和合作夥伴。公司可以通過這些網絡爲客戶提供全面而專業的全球供應鏈布局。

  (8)企業文化與機制:公司最重要的資源是人,而是否保證公司成爲一個長遠發展的公司,是要擁有良好的企業文化。公司的企業文化是誠信、務實、成長、創新、共贏。通過矩陣式的管理和合適激勵機制,讓優秀的員工得到成長空間,讓有願望與公司共同發展的員工可以參與到公司的發展當中,建立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協同機制,讓聽得到炮聲的人來做決策。

  (9)考核機制:公司對高管會設立事業合夥人機制;對銷售團隊實行銷售提成機制,對基層員工進行計件量化考核,多勞多得,打破一碗水端平的大鍋飯。公司要更市場化,通過引入數字量化考核機制,讓出色的員工可以得到更好的認同,也可以引入外部優秀人才。

  (10)品牌戰略:公司希望讓目標行業的客戶、物流供應鏈行業的同行、政府和投✅資機構、公衆都了解飛力達是數據科技驅動的智造供應鏈管理專家、電子信息制造供應鏈龍頭、先進制造業可信賴的供應鏈夥伴。

  (四)科技和數據驅動檢視(1)公司秉持數據和技術雙輪驅動的數字化科技策略①在數據驅動方面,公司長期目標是建成智慧物流大腦:公司持續推動業務的系統化和數據化,沈澱和積累了一定量的數據。初步開展對管理和業務板塊部分數據分析的支持。現階段公司已經不斷的在業務協同背景下強化系統的互聯互通,包括數據相互之間關聯的完善,圍繞業務的場景設計業務模型和數據模型,爲前端業務和管理賦能。在持續做實業務數據化的同時,也把數據業務化的價值發揮出來。

  ②在技術驅動方面:公司持續進行面向客戶需求的供應鏈物流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裝備的投入,來推進包括自動化立體倉,特定道路上5G無人駕駛生産物料的配送,廠區AGV收發貨,工業機器人等裝備技術方案在實際運營場景中的應用,用科技手段不斷的實現供應鏈物流的少人化、精益化和智能化。

  (2)公司認爲數據驅動和技術驅動它是有機聯系的,是有機的整體:不斷地應用先進的數據和技術手段,完善數字化運營能力,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助力公司業務的發展。在雙輪驅動方面,梳理和安排了落地的路線圖和相關計劃;在數據驅動方面,始終圍繞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兩個主題展開;在技術驅動方面,公司分別從自動化設備裝備的應用,自動化倉庫和智慧園區三個階梯開展相應的工作。

  ①業務數據化:公司在前幾年于數據驅動方面實現了業務的系統化,將數據沈澱。在管理報表,精益化運營等項目上爲業務和管理提供數據支撐。此外,公司在技術驅動方面建立了不同版本的自動化立體庫,應用了相關的自動化技術。公司目前正在與阿裏雲基于中台進行項目合作。第一個項目是基于業務和數據中台的OMS訂單管理系統,主要目標是打通跨區域跨業務板塊,跨産品線的業務運作以及訂單的執行,將訂單和資源能力進行協同。同時,公司也會在軟件機器人、文字識別和自然語義等技術進一步加大落地應用。

  ②數據業務化方面:公司在客戶價值挖掘、業務控制塔、營銷數字化方面著手布局。

  ③技術驅動方面:公司在東莞、昆山正推動新一代自動化分撥中心和自動化立體庫的建設。公司未來會持續推動數據驅動和技術驅動的發展,包括業態一體化、針對個性化的某些品牌具體業務場景升級版的技術驅動。在自動化立體倉庫落地方面,公司已完成三個版本。

  A)1.0版本,是昆山三號庫自動化立體庫的項目,其強調的是自動化。從服務的範圍來講,服務VMI的客戶有86家,制造商ODM有4家。從項目收益來看,出入庫效率提升1.7倍,節省了倉庫運營人員節省和倉庫面積,並提高了操作的准確度。

  B)2.0版本,公司在重慶推動了數字化供應鏈協同共享項目的建立。此項目不僅強調自動化項目的使用,也包括內部系統、客戶系統以及供應鏈配送系統的打通。

  公司在其中應用了從系統接到訂單後,由自動化立體倉庫去實現發貨,然後由AGV搬運,通過RFID收集出貨信息,後通過5G自動駕駛進行道路配送。最後到客戶工廠後,通過AGV配送到産線實現無人交接和過賬。整個過程全部能夠實現可視化。這個項目不僅在內部實現了人力和倉庫面積的節約,也爲客戶提供了效益,包括客戶人力、線邊倉庫節約以及庫存周轉率和成本占用優化。

  C)智慧物流3.0是公司正在開展的項目,它在前面兩個項目基礎上,把數據業務化主題導入。體現在倉庫作業的任務的自動分配,作業的自動引導,以及可視化的中控中心。除了直接受益外,其也爲公司提供了間接收益,比如減少對人員的依賴、培訓成本、出錯的成本等。

  ④軟件技術:公司在數據驅動和應用中不斷地探索新技術。在業務場景中的應用中,包括軟件機器人RPA的應用,即數字員工。能夠全天候處理單證,在軟件範圍內可以實現無差錯。此外,數字化員工也可減少培訓的成本。目前第一個應用場景是訂單客服領域,公司推進了智能接單機器人的應用。在昆山區已有60余個客戶已經實現了訂單處理智能化,西南區有90多家。在處理單證層面上,整體效率能夠提升60%,同時也規範了作業流程,提升了准確性。接下來計劃中有將近十一個場景,包括外部數據的抓取,實現供應鏈全程可視化,包括線上自動化訂倉,像海運和空運的自動化訂倉、運價信息和關務狀態的獲取等。另外,在三維仿真和數據人生中,公司在尋找應用的場景。

  ⑤三維仿真:公司在三維仿真方面對物流園區、物流場所,甚至保稅港區進行應用,通過三維仿真技術實現中央控制可視化。

  ⑥數字孿生:公司正在嘗試的是物流板塊上根據不同的客戶要求,進行智能化計算的碼托作業。用算法建立業務數據模型之後,實現由算法圖形化地指導員工,來實現碼托的精准計劃,並且符合本公司以及客戶的需求,減少員工的培訓成本。

  答:(1)疫情回顧:年初以來,疫情先後在不同地方爆發。年初的時候蘇州出現疫情,然後是深圳、香港,又回到深圳、東莞,深圳甚至在2月~3月進行封城,而3月到4月上海爆發疫情。4月以來,昆山部分的客戶也有不同程度的停産。

  (2)整體影響有限:公司是全國性的,在不同區域都有布局的,且産品多樣化,所以區域的疫情對整體影響是有限的,但對增長的幅度造成階段性的波動。

  雖然上海的封城較爲嚴重,但公司的上海本地客戶數量不是特別多,而且上海港的整體運作基本上維持穩定。從交通部發布的數字來看全國第一季度整體海運的箱量和貨運總量都是增長的。上海港第一季度的箱量和貨量也是增長。所以進出口的吞吐基本正常。4月份數據可能會有波動,但是隨著疫情的控制,將會出現反彈。

  (3)國內運輸受影響較大:全國整體的運輸在✅收縮,尤其是上海。進出上海運輸量在3月底4月初時候下降到去年同期的20%以下。但運輸在公司業務中占比較小,且運輸業務增長較快以及新項目較多,盡管部分項目的啓動可能會受影響,但對整體趨勢的影響是可控的。

  (4)未來疫情對海運的影響:海運和口岸總體的運營是持續的,但由于防疫要求增加,操作難度加大。疫情對供應鏈訂單未來的影響取決于疫情的控制速度和解封速度,越快影響越小,越慢影響越大。短期來看,部分客戶的國際訂單會轉移出去,如果不能盡快控制,一些訂單會長期轉到海外。但由于公司與客戶的粘性,會跟著客戶走到東南亞以及海外其他地區,進行整體的長期服務。

  (1)積極與客戶溝通:疫情之下,很多客戶停産或者供應鏈斷裂,所以了解客戶的痛點和需求後,公司會給客戶提供不同的緊急解決方案。

  (2)積極與政府溝通,掌握政策的走向:公司爲政府提供許多建議,提供創新防疫流程。公司實際上與昆山的政府有很多互動,是上海和昆山的防疫保供企業,爲早日解封和防疫保供做貢獻。

  (3)積極進行橫向溝通:疫情期間在某種程度是戰時狀態,公司設立了橫向溝通的群組,打破組織邊界,設立應急措施,快速反應。公司在很多時候是跨組織,跨産品,跨部門橫向溝通,爲客戶提供解決方案,采用各種各樣的整合方案。

  (4)積極與內部溝通:公司讓各個團隊跟下屬員工保持互動,做到員工關懷,特別是一線的員工。公司部分的一線員工因爲封控問題已經在倉庫住了兩三周。所以,公司要求人事和主管團隊對一線的員工進行足夠的關懷和關注。

  (5)除了積極也要審慎:公司會審慎控制成本開支,加快收款,嚴控現金流和經營風險。疫情對很多企業有沖擊。所以公司會關注到應收賬款以及客戶面臨的各種風險,確保本公司不會受到大的經濟風險。

  答:在疫情防控上,各地政府嚴格實施動態清零政策。政府在思考如何在此環境下保障生活用品暢通,也保障大型企業的生産不受影響。所以公司在昆山與政府積極探索,形成一種新的試行模式。

  (1)無疫物流企業:上海和蘇州已經公布了第一批複工複産的企業名單,企業雖然數量少,但在整個區域中的GDP占比較高,都是生産制造的核心企業。,飛力達被政府批准爲首個無疫物流企業,保障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在此期間公司將嚴格根據《物流企業複工複産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的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開展運輸工作,與此同時,公司內部也積極制定了《複工複産疫情防控管理方案》,進一步落實並細化了疫情防控措施。

  (2)閉環運輸模式:生産企業實行閉環生産模式,員工進出以及疏散是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自主管理,而爲它配套的物流企業也會建立相應的閉環管理模式。

  司機接貨時不下車,車有GPS和封條,司機在輸送時也不下來,然後運輸結束後在閉環的房間中生活,第二天同理。所以,物流企業也實行閉環式的管理。

  (3)集中輸送:上海地區主要的貨運量是生産企業的貨運量,疫情時間出現大量下降。公司與新區最大的制造企業之一共同設計了新的運輸模式,正在試運營。

  該公司的供應商是周邊地區的配套廠商,分散在昆山七個區域,以前是自己送貨到蘇州。因爲自己送貨受到影響,流動性較大,需要減少人員和車輛的進出。本公司與該制造企業設計新模式,要求配套商把所有的貨集中在封閉區的集貨中心,由本公司統一來爲客戶來進行配送。本公司設計兩個功能:①不需要企業自身送貨,改成像汽車行業的循環取貨一樣;②本公司集中送到客戶工廠。在這種模式下,既減少了車輛的頻率。又能在效率和成本上滿足工廠要求。

  所以,在動態清零政策下,這種模式是有商業價值和生命力的。雖然還在試運營階段,但已得到了很多客戶認可,並且已經有很多客戶來詢問如何實施此模式。

  公司也希望這種模式能夠幫助到更多政府批准的複工複産的企業,早日打通物流供應鏈。

  答:公司的主要目標行業是電子信息制造、汽車制造、新能源以及智能裝備機械等。

  ①國産替代。越來越多的中國生産制造企業在此過程中快速發展,承擔越來越多的份額。在過去的2~3年中,先後有立訊、華勤、聞泰、歌爾、藍思等企業快速成長。公司把握趨勢,在過去就已經進入了這些企業的供應商清單,成爲了華勤和立訊主要的VMI供應鏈合作夥伴;

  ②傳統的歐美和台資制造企業雖然仍然在中國有較大産能,依舊是主要的生産制造企業,爲中國市場提供大量的産品,但他們産能的一部分會産生轉移到東南亞和南亞。公司一方面繼續與和碩、仁寶、緯創等重要ODM客戶以及其上遊企業緊密合作;另一方面,由于陸資以及外資的企業正在東南亞和南亞進行産業布局,公司會跟隨其積極在海外布局,以便同他們形成更緊密的合作。

  ③我們認爲全球供應鏈的重新布局實際是增加物流需求的,這意味著不同的區域要增加更多的存貨,且區域和區域之間的貨物調撥要增加,這對生産制造供應鏈的物流企業來說是很好的發展機會。

  (2)汽車制造領域:公司進入了一系列汽車制造主機廠的供應商清單。例如吉利、長城、保時捷等。2021年,公司進入了蔚來的供應鏈體系。今年拿到了長城汽車601633)泰州工廠的VMI管理項目,並與合作夥伴合作取得了寶馬沈陽售後零部件項目。中國汽車行業仍然在快速發展,無論是新能源車還是傳統能源汽車,中國都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和生産制造基地。公司相信,在制造業實業立國規劃中,汽車行業仍然是中國的核心産業。無論是汽車主機廠的生産,還是其上遊的供應鏈,中國在這個領域一定是進一步加強的。而積極對汽車行業進行布局,也會給公司帶來較大發展機遇。該行業受疫情影響會有些許波動。馬斯克在Q1的投資者交流會中提及上海工廠受疫情的影響,特斯拉二季度的産能將會跟一季度持平,此意味著特斯拉在二季度的後半段的産能會有所提升,所以整體上不會有太大的下滑。

  (4)智能制造和裝備領域。公司最大的客戶是在智能機械制造(外資企業,有較大體量,行業隱形冠軍)。

  答:(1)客戶占比:公司最大的供應鏈客戶是華碩,接下來是大聯大與保時捷。但是由于集團國際貨代與綜合物流一體化銷售,且集團客戶群較爲豐富,又涉及各自對應的供應商管理,業務劃分標准不同,所以在集團大客戶整體排名上,他們與目前公布的前三大客戶名單有區別。

  (2)ODM是一個生態圈:比如,和碩與本公司有一定個規模的業務,但他帶來的不僅僅是本身的業務,而是它的整個供應商體系會納入到VMI體系中。所以公司會劃分生態群以及電子元器件等細分版塊的業務規模:①電子信息在綜合物流服務中占比約50%。公司將電子信息裏面拆成了ODM、品牌、核心零部件商以及通路商。品牌有聯想、華碩、宏基以及索尼等;而ODM(除了富士康以外,絕大多數ODM都是公司的客戶),核心零部件像泰科、ST意法半導體等;通路電子元器件,像大聯大、文晔、泰科源等。②除此之外,汽車制造、新能源以及機器裝備也有一定體量,但它們在供應鏈的體量相比電子信息制造較小。汽車約有4%~5%左右。

  答:國際貨代主要是根據行業通行的做法,把空海運歸類在國際貨代業務。海運占的體量會更大一點。直客和同行的比例:

  (1)2021年,公司海運直客箱量的比率約爲78%,同行爲22%,直客占絕大多數;

  (2)從毛利角度來看,直客貢獻達到86%,同行爲14%。海運排名前50的大客戶絕大多數是直客。

  答:公司最初以倉儲供應鏈爲主的公司,當擴展到更多業務産品時,需要進行網絡化布局進行前期投入。公司在2018~2021年之間不斷在全國主要海運口岸開設新網點,同時在國內主要區域設立國內運輸節點,幫助産品建設有所提升,爲客戶提供更多業務解決方案。在前期布局設立網點以及解決方案時,公司需要有量,通過不同模式跟船公司形成合作,導入同行的業務進行拉通。後續穩定後,公司在所有區域都會要求持續提升直客占比。

  答:多式聯運是公司去年新設的板塊,在去年有快速成長。無論內貿水運、鐵路還是跨境的鐵路,公司均有創新。近期疫情期間,因爲國內的公路運輸受到了很多的一些限制,鐵路和多式聯運大放異彩。在此背景下,公司提供了很多創新産品。比如近日,公司通過鐵路爲英特爾提供了特殊解決方案,幫助他們把緊急的貨物進行調撥。另外,公司也在通過鐵海,即用鐵路拉到碼頭,這類不斷改變的運輸方式,達成了新的效果,獲得客戶認同。所以,公司會在多式聯運領域不斷的創新和挖掘,進一步開發出新産品,爲客戶帶來新解決方案;

  江蘇飛力達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市場定位與業務規劃設計、業務流程設計、信息系統設計、組織設計、硬件規劃等方面,爲客戶提供一站式物流解決方案。公司的主要産品及服務爲基礎物流服務、綜合物流服務、技術服務、貿易執行。公司位列2019年中國合同物流排名第14名。

上一篇:史上最全!102个免费的外贸开发客户渠道及网站快来收藏!20
下一篇:物流货代企业找客户→推荐【6月21-23日·2025义乌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