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贸物流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5年1月30日国际货代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隨著“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不斷推進,公司作爲高效、韌性、安全的國際産業鏈供應鏈推動者一部分,有效支撐了中國商品走向世界。
據海關統計,202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23.77萬億元,增長0.6%;進口17.99萬億元,下降0.3%。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好于預期、實現了促穩提質目標,這對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做出了積極貢獻。
同時,國際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經濟複蘇步履艱難,多國面臨高通脹壓力。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跨境物流市場競爭加劇。受需求不足及運力過剩的雙重影響,全球海運、航空貨運市場運價呈現向下走勢,國際物流市場低迷,跨境物流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跨境物流行業的增長需要克服一些困難、付出更多努力。
面對以上情況。公司作爲物流國家隊,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物流影響商流”産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深刻貫徹國際物流是外貿經濟的“筋絡”,聯接國內生産和外貿消費,推動全鏈條降低物流成本,惠及更多中國商家,助力中國商品參與全球化競爭,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
公司作爲跨境物流龍頭企業,借鑒國際物流巨頭企業的發展路徑,堅持按照國際物流産業發展規律進行傳統物流業務的經營、改革和發展。堅持不斷推動數字物流、跨境電商物流、大宗商品進口物流的新動能發展,對標國際高標准規則,打造“物流中國”品牌。堅持踐行“營銷驅動”“科技驅動”發展戰略。
公司以“爲中國産業全球化發展提供國際物流供應鏈保障”爲己任,以從跨境綜合第三方物流企業到“全球綜合物流方案解決者”的高質量變革爲抓手,以進入全球綜合物流前十強爲目標,全體員工在公司董事會、經營管理層的科學領導下務實高效聚焦主業發展。
1、服務國家戰略,加快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區域布局物流網絡,新設南非、坦桑尼亞、尼日利亞、泰國等經營主體。
2、深化口岸建設,設立新疆公司,開拓西北國際物流集散中心,提高往返中亞國家物流能力。
3、支持重點工程,完成國家重點項目白鶴灘水電站二期工程特重特大件設備運輸任務,超千噸大件運輸刷新了2017年以來國內公路超限運輸承載最重的紀錄。
4、加快物流布局,積極進入大宗商品進口物流業務,與廈門建發、浙江物産中大600704)成立物流合資公司,引入散雜船務運營團隊,研究煤炭、能源危化存儲鐵路站建設,初步構建完成大宗商品進口物流全鏈條服務能力,與礦石、糧食等行業多家家頭部企業達成業務戰略合作意向。
5、協同倉儲陸運,整合美國、墨西哥、上海、佛山等倉儲陸運存量和墨西哥、美國約30000平米新增倉庫資産,爲日産、特斯拉、得物、建發等客戶延伸廠內物流服務。
6、推動資源整合,跨境電商物流板塊通過市場化選聘運營團隊均來自知名上市公司,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東結構,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
7、加快海外網絡建設,2023年完成加拿大、南非、法國、坦桑尼亞、尼日利亞、巴西、智利、哈薩克斯坦13個新網點的建設,提升端到端綜合服務能力。
公司以“戰略驅動、項目帶動、服務延伸”爲原則,加速推進海外網點布局,緊抓全球物流産業鏈供應鏈體系重構機遇,海外自營網絡超過70個城市和地區、有效增強網絡覆蓋度與穩定性,提升屬地資源整合能力與運營能力,構建了海外物流差異化競爭優勢,形成了可信賴的全球物流服務與保障體系。
8、直客營銷新突破,2023年新增公司級直接客戶數量同比增加109%,新增直接客戶超過1萬家,如特斯拉、吉利、比亞迪002594)、奔馳、海信、奇瑞、中車、中色、寶武、哈電等。與知名頭部通信企業、的合作涵蓋空運進出口、非洲、拉美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倉儲、分揀、清派等,構建了合作壁壘和排他性競爭優勢。
9、加大科技創新,大膽引進專業團隊,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把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融入信息化建設工作,啓動華貿智慧國際物流平台研發,籌備“華貿通”建設,面向外部市場,爲長尾客戶提供在線詢價、訂單跟蹤、結算服務,提高效率,降低獲客成本。
10、構建國際空運運力,跨境電商競爭本質是物流競爭,物流競爭的根本是時效的競爭,時效競爭的基礎是空運運力,公司積極探索通過融資租賃、購置、股權合作等方式獲取穩定可靠的運力,彌補市場化方式在極端情況難以有效補充運力的短板。
2023年與建發股份600153)、物産中大合資成立物流公司,面向大宗商品提供跨境物流服務,合資公司將共同推動建設更加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大宗商品物流專業解決方案,爲國家能源安全、大宗原料安全提供保障。
從安全考慮,全球供應鏈重構和國際環境變化使大宗商品供應鏈自主可控迫在眉睫,公司作爲央企控股的物流國家隊,在履行社會責任同時積極抓住發展機遇。
2023年公司持續踐行全員營銷文化,不斷加強營銷活動力度,認真踐行“領導帶頭跑,客戶天天見”的營銷文化,各級管理人員和員工進行全員營銷,做到人人有營銷指標,不斷提升營銷成果轉化率。
通過營銷引導公司上下從客戶需求角度出發,整合幹線運輸資源,幫助不同類型的客戶設計選擇最佳的國際貨運解決方案,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的全鏈條服務能力得到越來越多優質穩定客戶的認可和選擇,爲包括阿裏巴巴、京東、華爲、榮耀、小米科技、海康威視002415)、中興通訊、大華技術、大疆創新、上汽集團600104)、中國中車601766)、中國醫藥、九安醫療002432)、菜鳥物流、致歐家居、和而泰002402)、邁瑞醫療300760)等500家以上優質、穩定大客戶提供直接服務。
公司積極開拓行業營銷,在科技、醫療、汽車、快消、化工、電商、能源、大宗等八大重點行業提供物流解決方案,2023年持續重點開發行業頭部客戶,爲三星數據、天馬微電子、國能重慶鐵路運輸、中國有色集團、特斯拉、瑞幸咖啡、浪潮信息000977)、塞拉弗光伏、貴州習酒、貴州鋼繩、盛威化工、中聯重科000157)、浔興拉鏈、恒安紙業、安踏體育、五糧液000858)、巴斯夫、朗盛、聖戈班集團、美蘭集團、萬華化學、宣偉化工、東風汽車600006)等優質大客戶提供直接服務。
在國際空運方面,首先是鞏固優勢核心自控運力,與航空公司簽署一系列幹線運輸協議,包括與東航、法荷航、川航、南航、台灣華航、長榮航空等航司簽訂協議;與德國漢莎貨運航空續簽GIA全球戰略合作協議等。其次是統籌布局全網絡運力産品,突破口岸瓶頸和區域限制,進一步促進全網絡業務協同。再次是積極加大境外子公司運力建設,提升屬地物流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
在國際海運方面,首先實現與海外船東集團總部直接簽約,合約可覆蓋國內全口岸及海外第三國啓運,成爲GobaAccount。其次華貿物流是中資企業唯一簽署達飛輪船歐洲指數合約的國際貨代。再次爲滿足建發股份、阿特斯、隆基股份、華爲、三星電子等重點客戶業務需求,進一步拓寬了東南亞國家運力産品建設;完成陽明海運、地中海、中聯航運、長榮海運等船東與泰國、越南分公司的直接對接,提升直客端東南亞出運業務整體箱量。
在國際鐵路方面,首先是加大産品建設力度,打造俄線定制包列,與重慶、貴州等地配套開發進出口定制包列,開拓中亞出口線路成都-塔什幹包列産品,逐步打通中亞五國班列線路,爲汽車、光伏、糧食等進口業務節點和自有鐵海通用集裝箱有效循環✅匹配項目提供支持和保障。其次是積極推進海鐵聯運,實現華東、華北地區-聖堡、新西、海參崴等目的地海鐵聯運産品落地。
在跨境電商物流方面,首先是與橙聯,法翔等優質境外尾程服務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提升美國、法國、西班牙等自營産品尾程服務品質的同時,與跨境物流行業頭部企業遞四方、燕文等達成合作。其次是加大産品建設力度,開發東南亞線路、歐洲線路華僑包、中歐卡航FBA頭程等差異化電商物流産品。再次是加大與郵政合作力度,通過郵政招標成爲當地郵政供應商並實際拓展落地業務的省份達到16個。
公司加大軟硬件投入,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新手段推動公司不斷向科技型物流企業轉型升級。公司重視業務系統數字爲基、管理系統量化爲本,客戶系統生態互聯是公司多年來科技創新的系統化提煉。年內公司著力推進空運新系統、工程物流、海外等業務系統的完善和投入運營,實現業務、資源、資産等數據高效集成,加強物流數據資源獲取、整合、挖掘能力。探索構建智能化營銷系統,資源定價與艙位適配系統、優化完善CRM系統,通過加強數據的采集與集成,提供智能化物流解決方案,以技術手段深入挖掘市場潛在機會和客戶需求,爲業務開拓助力賦能。
2023年公司黨委持續深入學習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加強黨建工作與生産經營深度融合。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強基固本,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激發了改革發展、幹事創業新動能。
公司重視投資者回報,努力完成優異的經營業績,在公司沒有資本性支出的情況下注重提高現金分紅比例。
積極與安信證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證券000562)等多家具有市場影響力的機構溝通,研究機構發布了多篇關于華貿物流的深度研究報告。
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爲高質量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分子公司管理層選用調整96人次,輪崗交流29人。通過不同層面的跨業務領域崗位實踐,進一步增強人才隊伍複合型能力,提升履職能力。通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全年新聘管理人員55人。
公司選取世界一流企業,向行業巨頭學習,開展對標管理,開展標准化運營體系縱深推進,全面增強創利能力,完善運營保障機制,構建持續發展模式。
強化審計、財務、法務、紀檢、巡察大監督體系監督與檢查,持續完善管理指導性指標與風險性指標“兩張清單”,健全風險預警、評估和追責機制,不斷提升監督效能,強化整改落實。構建實施安全生産雙重預防、責任倒查、舉報獎勵等機制,推動安全生産向事前預防轉型。
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6.08億元,同比減少33.81%,低于德迅、DHL、DSV、德鐵信可四家國際物流巨頭平均35.70%的降幅。
2023年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6.17億元,同比減少30.6%。低于德迅、DHL、DSV、德鐵信可四家國際物流巨頭息稅前利潤平均38.95%的降幅。
2023年公司實現毛利總額19.56億元,綜合毛利率爲13.39%。2023年傳統空海運毛利總額12.93億元,較2022年的16.49億元減少3.56億元。2023年跨境電商物流毛利總額2.24億元,較2022年的3.03億元下降0.79億元。
1、公司所處行業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全行業進入強勢淘汰期,內卷加劇,毛利率下降,向頭部企業集中會加速形成強者恒強局面。同時分析國際物流巨頭企業,其毛利率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
2、公司堅持按産業發展規律,聚焦海外網絡能力建設,海外網絡費用同比增加0.67億元。公司海外網絡物流服務能力處于中國同行業領先水平。
3、重視直客服務質量,對于部分海外地區即使因社會環境特殊性貨物容易被搶被盜亦從客戶角度出發,提供全鏈條無風險服務,累計特殊保險和補償支出1,100萬美元。
4、屬于原控股股東中國旅遊集團的香港倉庫退回,2023年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比2019年下降7,308萬元、5,847萬元,員工離職補償及中介費用支出1,928萬元。
雖然公司上下凝心聚力、奮勇拼搏,但受各種因素綜合影響,公司年度經營業績同比下降,說明我們與國際物流巨頭優秀企業還有一定差異,更加需要我們堅持按照産業發展規律“咬定青山不放松”提高公司的綜合跨境全鏈條物流服務能力。
二是跨境電商平台異軍突起,頭部網絡電商平台從貿易型賺取商品差價到提供全托管方式轉變,對跨境物流提出全鏈條壓縮成本,周轉無間隙等新要求。
三是中國跨境物流企業和國際物流巨頭差距在加速縮小,全行業從國內卷到海外,就剩最後一公裏派送因缺乏“中國快遞小哥”而暫時平靜。
四是中國商品全球市場份額穩中有升,海外需求美國、歐洲繼續保持領先,日本增速靠前。
六是中國跨境物流企業重整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如中國華南區域作爲跨境電商物流重地,多數中小微企業選擇經營轉型或尋求加入頭部企業。公司所處行業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行業進入強勢淘汰出清期。綜合能力弱的企業短期內被迫靠降價競爭導致行業毛利率明顯下降,反而會進一步推進市場向頭部企業集中,加速行業形成強者恒強局面。
七是中國跨境物流企業面臨海運運力供給充足價跌、空運運力供給結構性緊張、全鏈條各環節卷能力卷價格、行業競爭加劇盈利中樞下移、恒者恒強提前集中整合、海外網絡從布點到結網、服務強靠國內外雙循環能力互補等環境因素,企業要從行業景氣度紅利到行業格局質量轉變,公司轉變主要靠海外結網、服務能力全鏈條、資産配置輕重結合、重視航空貨運的獨特價值、大宗商品進口物流等五個方面發力。
商流決定物流,物流助力商流。世界經濟和貿易對跨境物流行業進行著深刻的影響。
世界經濟的變化比想象中更複雜,特征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停滯。當前世界經濟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低增長,全球經濟增長緩慢,且不均衡;二是高利率,發達經濟體包括美國、歐盟利率都在高點;三是高債務,多個國家的債務達到甚至超過了GDP的100%;四是高不確定性,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全球經濟碎片化加劇。
主要原因,一是人口問題、産業鏈供應鏈重構問題、逆全球化問題、減碳帶來的氣候成本擴張問題,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導致各國國防支出成本上漲的問題等,使得經濟增速放緩。二是經濟霸權國家挑起的技術戰、“脫鈎”,以及“去風險”帶來全球技術貿易的下降,直接導致全球技術進步的增速漸緩,這主要體現爲全球芯片、半導體等高新技術産品的交易額出現了大幅的下降。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預計還會遇到很大困難,一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導致需求不足,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會有影響;二是美元高利率,以及美元升值導致的彙率波動,給許多新興市場甚至發達國家融資帶來困難,這些國家面臨融資和償還外債的成本負擔;三是債務問題。
中國進出口貿易穩中求進,但面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重構影響與沖擊,或在未來五年出現明顯的不一樣階段。
四是産品競爭優勢穩固,出口動能豐富活躍。2023年,我國出口機電産品13.92萬億元,增長了2.9%,占出口總值的58.6%;同期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4.11萬億元,占出口總值的17.3%。機電産品中,電動載人汽車、锂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蓄電池“新三樣”,“新三樣”産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了29.9%。船舶、家用電器的出口分別增長35.4%和9.9%。出口動能體現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邁進。
五是國內需求持續恢複,大宗、民生商品進口有序擴大。2023年,我國能源、金屬礦砂、糧食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15.3%。
六是高水平開放穩步推進,新平台新業態發展勢頭良好。初步統計,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
從需求端看,全球集裝箱市場受全球貿易放緩的影響,運輸需求增長乏力,集裝箱運輸市場面臨嚴重的運力過剩。從供給端看,新船集中交付導致集裝箱運力供給大幅增長。2023年,全球集裝箱船隊運力同比增長8%左右,增速是2022年的2倍。全球新交付運力超過200萬TEU,創曆史新高。由于需求增長遠不及運力增長,2023年集運市場呈現“寬供給、弱需求”的局面。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SCFI)全年均值爲1006點,同比大幅下降70%,其中,歐美主幹航線年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CCFI)較2022年下降66.4%至937點。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2023年全年需求略低于2022年和2019年的水平,按照貨運噸公裏同比2022年下降1.9%,與2019年相比下降3.6%,其中北美地區需求同比下降5.7%,歐洲2023年需求同比下降3.9%。從供給✅端看,航空貨運運力持續增加。2023年,隨著客運航班的恢複,客機腹艙供給增加,航空貨運運力同比2022年增長11.3%。與2019年相比,運力增長2.5%。受需求回落、運力釋放、疊加海運運價大幅度回落導致空運貨量析出等影響,全年空運運價趨勢雖相比疫情期間運價進一步回落;同時由于地緣政治和戰爭、中國跨境電商商品加速出海等影響,部分時間空運運力價格波動加劇,並存在結構性供小于需矛盾。
在全球貿易降幅收窄、溫和複蘇的背景下,中國外貿總量企穩回升,處于改善通道。出口方面,外貿結構持續優化,以勞動密集型産品爲主的中低端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較大,以汽車爲代表的高端出口展現較爲強勁的動力。電動載人汽車、锂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産品,從國內市場走向全球市場,産生積極外溢效應,是中國産業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隨著“新三樣”成爲出口主力✅軍,體現産業配套和集成能力的裝備制造業出口也隨之增長,共計實現出口總額13.47萬億元,增長2.8%,占我國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到56.6%。
全球貿易進入調整周期,全球經濟增長滯緩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帶來的諸多挑戰,隨著需求疲軟和貨量下滑嚴重,貨代們進入“難過”之關,國際貨運代理企業逐漸從貨找船逐漸演變成船找客的新周期。面對減少的訂單,越來越多中小型國際貨代選擇壓縮利潤以降價的形式進行內卷。大幅波動的運價水平加速大量空海中小貨代清退出局,行業進入新的洗牌階段。2023年DBSchenker、DHL、馬士基等國際物流巨頭也先後進行了大規模裁員。
國際貨代企業正開啓新一輪收購浪潮,全球第一大海運貨代德迅宣布收購南非領先的貨運代理公司MorganCargo;全球貨代巨頭SGL收購歐洲TOP50、德國頭部貨代ETSTransport&LogisticsGmbH和ETSFufimentGmbH;Geodis相繼收購美國老牌貨運服務提供商SouthernCompanies和瑞士貨代公司ITS。全球貨運代理市場集中度加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行業資源正向頭部企業不斷集中。行業龍頭加速整合收購,不斷補齊短板,加強核心業務實力,企業向綜合物流與供應鏈服務發展。
跨境電商行業交易規模維持高速增長,據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4萬億元,同比增長15.6%。
出海跨境平台模式多樣,服務模式依托于多樣化商流加物流模式,更加刺激了跨境出海電商需求的增長。以Shein、Aiexpress、TEMU和Tiktokshop組成的“出海電商四小龍”模式最爲占優,跨境電商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公司是中國領先的第三方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商和國際物流優選方案提供者,具有較高的綜合統籌服務能力,服務産品穩定、標准、集約,物流網絡資源遍布海內外,在行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競爭優勢。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國際空海鐵綜合物流服務、跨境電商物流、國際工程綜合物流、國際倉儲物流、國際大宗商品合同物流、特大件特種專業物流等六大板塊。
公司經營模式是爲客戶提供第三方跨境綜合物流服務,服務內容涵蓋運輸、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配送、幹線運輸、港口通關服務、單證制作、交易結算等,服務鏈條包括點對點、港到港、門到門全程或者部分環節,同時還提供現代物流方案的咨詢、分析、診斷、設計、優化、控制、信息服務等其他✅綜合服務。公司經營模式的核心是根據客戶的需求。全過程協同整合跨境物流境內集貨、分揀裝箱、出境通關辦理、國際間幹線運輸,以及境外入境通關辦理、拆箱分揀、終端派送七大構成要素,收取服務費用。公司商業模式競爭優勢是不斷提高全鏈條特別是境外端服務能力,依靠系統科技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進安全,堅持客戶爲本營銷發展理念,獲取了更多直客和重要客戶。公司經營模式的核心是全過程協同整合跨境物流七大構成要素,滿足客戶的最好需求。
(1)國際空海鐵綜合物流服務公司國際空海鐵綜合物流業務主要包括國際空運出口、國際空運進口、國際海運出口、國際海運進口、國際鐵路(主要是中歐班列)五大類業務。
(2)跨境電商物流公司跨境電商物流業務分爲國際郵政航空函件(郵政小包)、集中發貨專線物流、跨境電商商品空海鐵幹線運輸以及對應的地面收集、安全檢測、分撥、包裝、清關、海外倉、終端派送相關配套服務,公司同時運營跨境電商進出口海關監管區,可以提供清關、商品分撥、卡車通關檢驗等服務。
(3)國際工程綜合物流公司國際工程物流是指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以國際空海鐵貨運代理爲基礎,通過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爲客戶量身打造工程物資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公司國際工程物流服務的客戶主要是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石化、電力、冶金、礦業、核電建設、基礎設施、軌道車輛等行業的中國對外走出去的企業。合資公司恒展物流在巴基斯坦北部各大水電站項目中,市場占有率第一。
(4)國際倉儲物流公司屬下的德祥集團提供特許資質進口集裝箱分撥服務,擁有經相關部門批准設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海關第五監管區(海關監管倉庫),占地面積38,791平方米,具有進口分撥、進出境貨物報關、報檢、倉儲、保稅、集裝箱內陸運輸、海關監管貨物轉關運輸等業務爲一體的綜合性專業物流服務能力。公司在國內、中國香港、東南亞、非洲、美洲等主要港口城市經營國際倉儲物流,爲國際空海鐵貨運代理業務、跨境電商物流業務提供基礎服務保障。
(5)國際大宗商品合同物流公司與建發股份、物産中大合資成立物流公司,面向大宗商品提供跨境物流服務。合資公司依托廈門建發、物産中大大宗貿易業務,提供大宗供應鏈物流服務,包括鐵路進出口、海運進出口、倉儲及陸運等專業國際大宗貿易進出口一站式物流服務。
(6)特大件特種專業物流公司屬下中特物流提供超限超重非標准化的物流運輸服務,目前以特高壓電力設備運輸爲主要服務對象。鐵路專用車自行設計,擁有完全知識産權,單車運輸能力最大可達1,800噸,核心競爭優勢明顯,國內市場占有率持續領先。
(7)其他國際綜合物流公司所從事的其他國際綜合物流主要包括國際跨境合同物流、國際航材物流、國際項目物流、國際卡板物流等的總包或者分包。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聚焦主業深耕不辍,經過40年的發展積澱,已經發展成爲品牌影響力強、産品多樣化、服務專業化、網絡全球化的第三方國際綜合物流服務産品提供者,兼綜合方案解決者。
公司作爲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主要的作用就是整合所有的物流資源、要素、以及服務好各參與方,如客戶、承運人、監管方等,這種輕資産商業模式的核心資源是人,公司多年來養成了簡單、陽光、透明的市場化文化氛圍和市場化績效分配機制。
公司組織與業務管理體系扁平,決策高效,能夠按照國際空運和國際海運兩項核心業務的市場和客戶需要,不斷快速修正和創新發展,使決策、經營、管理、操作緊貼市場。
公司堅持以客戶爲中心,以問題爲導向,多年來形成了能夠自我革新、自我優化的體制機制和高度市場化的管理文化。華貿物流以利潤共享機制爲核心點的績效考核及分配✅機制經過多年的運行和不斷完善,其績效文化和理念深入人心並深得同行認可。
公司管理團隊、營銷團隊、業務團隊、職能團隊、研發團隊等骨幹均具有多年的行業經驗,綜合業務管理素質強,符合行業發展的趨勢要求,同時專業、工作積極、富有激情,市場和服務意識強,對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變化具有較強的洞察力、決斷力和執行力,業務上相互配合支持,協同性能好。
公司在物流資源整合,物流方案優化設計,以及關鍵核心要素資源的構建等方面有較高的綜合統籌服務能力,差異化競爭優勢明顯。可以提供包括營銷、咨詢、設計方案、組織運力、協調信息、控制成本、時效運算等在內的前期工作,幹線運輸、理貨、倉儲、配套作業、配載集裝、監管、海外配單等在內的過程工作,以及核對、結算、資金支付等後續工作。服務綜合,從訂艙、單證、關務、港區等在內的口岸離出境服務,空運集運、海運集運、鐵路集運等在內的國際幹線運輸服務,目的港清關、倉儲、轉運、分撥派送等在內的目的地服務。
公司國際跨境物流專業性強,逐漸由單一代理向提供全過程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發展,按照客戶需求,承擔出口和進口貨物物流服務的總包或者分包,提供高效高質價優的國際空運、海運、鐵路、公路、水路、倉儲、集貨和分撥等的多式聯運物流方案。
公司成立以來堅持以市場爲導向和協同發展爲內涵的市場化發展理念,形成了市場導向、價值導向、業績導向的良好經營生態和企業核心價值觀。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建立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營銷隊伍,能夠深刻理解客戶的需求,目前公司直接客戶大客戶數量衆多。
公司高度注重數字化轉型,積極應對和引領科技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重大影響甚至是顛覆式沖擊,投入精力自主研發了全流程物流智慧運作與管控信息平台,實現了對物流全過程的計劃、執行、控制和管理,把業務流程和財務資源、服務資源、産品資源、客戶資源等連接爲一個整體,形成大數據中心,不斷降低公司的營運成本,不斷提高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實現科技驅動。
公司國際跨境物流服務網絡資源完善,在中國和全球主要物流節點擁有營運網點或國際合作同行,物流服務網絡遍布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依托完善的網絡布局,形成了可信賴的全球物流服務與保障體系。公司海外主要全資附屬機構如附表。
公司國際跨境物流業務來源區域分布廣泛,集中于長三角區域、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布局發展在長江經濟帶、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重視傳統産業區、新動能區,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業務協同、運力協同、産品協同、營銷協同、聯運協同。
公司在國際空運物流服務方面行業地位領先,同時商品運輸服務包含工業普貨、跨境電商商品、國際快遞物品以及萬國郵政渠道物品,國際空運“四流合一”,與國內其他企業相比,差異化競爭優勢明顯,具備與國際物流巨頭在細分市場同台競爭的能力和水平。
2023年跨境電商物流業務量:國際空運5.65萬噸,2022年7.05萬噸;國際海運1.82萬標箱,2022年1.58萬標箱;中歐班列0.85萬標箱,2022年1.23萬標箱。
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46.08億元,同比減少33.81%;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6.17億元,同比下降30.6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母公司淨利潤5.32億元,同比下降38.58%;每股收益0.47元,同比下降31.88%。
2023年人工成本11.21億元,同比下降4.81%,主要是公司正逐步調整人員結構以適應業務發展需要,公司堅持市場化激勵機制,薪酬體系具有市場競爭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顯示,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爲3.1%,其中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預計降至1.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預計保持在4.1%。受發達國家需求低迷等因素影響,全球貿易再陷疲軟。世界銀行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或爲2.4%。同年全球✅貿易增長約爲2.3%。在此背景下,多個發達國家進口需求下降,全球經濟仍面對可能出現的經濟不確定性及下行壓力。
中國制造業品牌出海,跨境電商發展和中國跨國公司的成長,使得戰略客戶更加關注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推動跨境物流企業積極強化供應鏈各環節能力,主動提升整體供應鏈服務韌性。中國跨境第三方物流公司將加快國際化步伐。跨境物流企業深度嵌入國際物流産業體系,以AI大模型引領的新一輪技術變革將爲物流業發展帶來全新機遇,助力全球價值鏈重構、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的使命更加突出,物流“跨境出海”將邁向全鏈條業務整合和全球化多點布局發展新階段。推動沿線優質物流資産投資、實現國際供應鏈服務延伸、搭建地面業務團隊將成爲跨境物流企業“出海”發展重點。物流企業通過快速建立全球化物流服務能力,將有效暢通供應鏈、服務産業鏈、融入價值鏈。跨境物流行業市場持續建立全鏈條服務能力的公司將強者恒強。
公司戰略願景是成爲世界一流跨境綜合第三方物流企業,成爲全球物流高端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確立了“三個聚焦”發展,聚焦國際空海運貨代業務,保證市場競爭優勢和未來的市場份額,爲業務結構轉型升級贏取時間和空間;聚焦新業態培育,把握中國制造與消費升級戰略發展機遇期,積極謀求公司未來盈利增長點;通過聚焦細分市場,構建細分市場全鏈條的物流服務能力,形成華貿物流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與競爭壁壘。
確立了致力于實現“六個化”發展目標,以市場需求與客戶需求爲導向,即實現産品多樣化、業務差異化、網絡國際化、運營專業化、營銷一體化與管理集約化,以此構築在行業變革與技術叠代環境中的市場競爭優勢與核心競爭能力。
確立了公司上下積極踐行營銷與科技“雙輪驅動”,通過營銷驅動,充分調動公司營銷與運營優勢資源,推動三級營銷體系建設,實現科技、醫療、汽車、快消、化工、電商、能源、大宗商品等八大領域重點客戶的營銷突破;通過科技驅動,主動擁抱互聯網技術,致力以互聯網爲核心,以物流大數據分析爲前提,以雲計算技術爲支撐,以物聯網智慧化爲基礎,使物流互聯網與實體産業深度融合。
“橫到邊、縱到底”的業務發展戰略是通過成爲全球綜合物流方案提供平台,彙聚全品類物流服務種類,具備全鏈條物流方案解決能力,推進直接與終端客人服務,進行業務結構高質量轉型,降低中間環節,提高盈利水平。其關鍵環節是全球化網絡布局和運力建設,公司持之以恒開展這兩項工作,以提升“攬件-分撥-報關-幹線-清關-海外分撥-派送”跨境物流“端到端”全程方案解決能力。
全球綜合物流方案提供平台:跨境物流行業本質是産品綜合,可以爲終端客人提供多式服務,公司運輸渠道包含國際空運、國際海運、國際班列、國際卡班。産品包括工程物流、普通商品物流、跨境電商物流、大宗商品物流、特種商品物流、倉儲分撥物流,公司的絕大部分産品和服務涵蓋全程七個環節中四個以上服務環節。
跨境全鏈條服務能力提供者:提高全鏈條物流方案解決能力,同時積極布局海外網點,加強海外端到端服務能力。公司堅持全球化網絡布局,建立起更好的全鏈條物流能力爲終端和直客服務。傾注更多的資源爲終端客戶和直接客人提供跨境物流綜合服務,爲中國品牌出海提供更有韌性的物流供應鏈服務。
直接服務終端客戶執行者:公司持續推進直客戰略與業務結構轉型優化,與戰略客戶共同面對外貿需求疲軟的環境,資源向直客傾斜,舍棄短期效益追求長期發展,直接面向科技、醫療、汽車、快消、化工、電商、能源七大行業客戶需求。
公司的控股股東中國物流集團成立的使命之一就是爲了彌補國家跨境物流的短板、提高時效、降低運費、惠民利國,助力中國商品走向世界,保障國家物流戰略安全。
公司致力于成爲央企跨境物流資源的整合平台,以“爲中國産業全球化發展提供國際物流供應鏈保障”爲己任,爲物流業作爲戰略性、基礎性産業提供支撐,爲一帶一路沿線的物流發展繼續助力。
結合公司國際化布局發展規劃,加快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非洲、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網點布局,著力提升海外倉儲服務能力、提升海外派送服務能力、提升海外貨源組織能力。
通過大宗物流業務、海外項目等進一步驅動能力建設,有效促進公司在海外倉儲、港口碼頭建設、大宗散貨運輸等領域的發展,不斷擴大業務領域。
加快自控運力建設統籌安排,構建自主可控的運力體系,鞏固擴大規模優勢,提升線、推進標准運營體系建設
不斷完善標准化運營流程,推動境外各子公司標准化運營體系建設,促進境外公司運營流程規範化、決策管理組織化、治理體系規範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全面風險管理,持續推進大監督體系建設。
持續優化總部-區域-分子公司的三級營銷體系,推動實現營銷一體化。構建智能化營銷體系,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加強數據采集與集成,爲客戶提供優化的物流解決方案,建立資源定價與艙位適配系統。
公司通過綜合努力,有能力在國際空運物流、國際海運物流兩項主營業務上應對政策風險、經營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彙率風險、國際貿易摩擦或者國際貿易戰風險、數字技術顛覆行業風險等。
公司認爲中短期內行業最不可控三類風險是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所引起的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劇烈變動,以及俄烏沖突所引起的國際間新秩序和經濟制裁的進一步升級引發全球能源和糧食危機,本公司對這類風險采取底線思維,高度審慎的應對方式。
公司已經做好長期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准備,抓住行業格局重構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努力實現戰略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