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之“新”岗位“老”员工|工龄20年的汽车站检票员变身招呼站“多面手”2025年1月30日
隨著廣州交通不斷擴展和業態持續發展,春運期間湧現了許多新的崗位,如招呼站工作人員。
2.有20年工齡的汽車站檢票員廖海燕,現在成爲了招呼站的多面手,負責檢票、安檢和咨詢等工作。
3.傳統公路客運逐漸向定制出行轉型,旅客們從線下購票轉變到了線上購買車票,出行更加方便。
5.在招呼站工作中,廖海燕感受到了許多溫暖瞬間,如幫助旅客購買車票、聯系車輛等。
廣佛南環、佛莞城際于去年5月通車,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首尾相連;梅龍高鐵開通,梅州至廣州通行提速;招呼站增加站點,傳統公路客運向定制出行轉型……廣州交通不斷“擴圈”、交通業態持續發展,其中,湧現出很多“新”崗位,並由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們擔起重任,當“新”“老”碰撞,他們眼中的春運有著✅怎樣的變化與發展?又有什✅麽感人故事?將推出《春運之“新”崗位“老”員工》系列報道,從他們的故事中看春運發展、時代變遷。
在地鐵越秀公園C口,一塊招呼站的✅牌子十分矚目。每當有班車駛進,一個身影便開始忙前忙碌,既要核對“人票”信息一致,又要用手持安檢棒對旅客的隨身行李進行安全檢查。她就是廖海燕,半年前她還是中運交通公司省汽車客運站的一名檢票員,如今她成爲招呼站的工作人員參與春運保障工作。不僅負責檢票,她還擔起“安檢員”“咨詢員”的工作。工作內容變多了,但廖海燕早已在過去20年的客運工作中成爲一名“多面手”,“一人多崗”對她來說並非難事。
從傳統汽車客運站場到室外的招呼站,廖海燕說除了工作內容有變化外,工作環境也大不相同。“二十年前,我剛入行的時候,到省站買票的旅客非常多,特別是春運,只要能買上一張車票就非常滿足,候乘檢票區域也是人山人海,座無虛席,檢票員在檢票台一站就是8小時,有時候忙得連水都來不及喝上一口,班車順利准點上客還好,如遇班車晚點,還需要耐心和旅客解釋,做好安撫工作。”廖海燕告訴記者,那時候,爲了及時疏導高峰客流,讓著急等待的旅客們盡快乘車,在客流高峰的時候還會主動申請加班,喊乘客上車直至聲音沙啞,隨時備著公司派發的金嗓子潤喉糖,堅守在崗位上。
隨著高鐵網絡日益完善,網約車、自駕車逐漸興起,“互聯網+”技術不斷普及,昔日省站候車室、檢票口人山人海的場景已不再,傳統客運受到沖擊、謀求轉型,于是定制出行業務✅應運而生。旅客們從以往的售票窗口購買車票,轉變到了線上購買車票,從主站場省汽車客運站檢票乘車,轉變到了選擇更方便的客運站周邊的地鐵站、居民區附近等“家門口”停靠點檢票乘車……
雖然走出傳統客運站場,廖海燕仍不忘提升服務。“我們針對崗位工作以及各個站點的特點,結合不同站點旅客的實際情況,總結經驗,並與同事✅交流分享,不斷加強自身業務能力、業務效率等。”廖海燕說,有一次✅遇到旅客因爲特殊原因錯過班車,她趕緊聯系車輛,讓旅客搭乘地鐵看能否在下一個停靠點趕上車。“靈活度高也是定制客運的一個優勢,招呼站很多設在地鐵旁邊,有時旅客坐地鐵去下一個招呼站,或許還可以趕上車。我也和同事們分享了這個沒趕上班車的解決方案。”廖海燕說。
在招呼站工作,廖海燕也感受到許多溫暖瞬間。一名旅客乘地鐵時不小心坐過站,沒趕上去往三水的班車,不巧的是,她在出地鐵時又將手機摔壞,無法購買下一班車票。爲了讓旅客趕上當天最後一班車,廖海燕用自己的手機幫忙支付購買了車票。發車前,旅客讓廖海燕一定要通過購票手機號加她微信轉票錢。一忙起來,廖海燕便將加微信收票錢的事忘記了。沒想到第二天,從三水來的班車司機在停靠在越秀公園招呼站時,給了廖海燕一張寫著手機號的紙條。“當時那個司機說,有個女士托他把紙條交給我,讓我一定要加手機號微信收下車票錢。”廖海燕說,當時只覺得是件小事,沒想到旅客在第二天專門到三水的車站找到司機送紙條過來,感覺自己的工作受到認可,心裏很溫暖。
見證過公路客運輝煌時代的廖海燕感歎著客運業務以及客運站的不斷變遷,但同時她也順應著變化的大潮,在其中做好自己的工作。“無論是在哪個地點、從事什麽工作,只要是客運服務相關的,目標只有一個,爲每一位旅客出行護航。”廖海燕說。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盧夢謙 通訊員:黃秋莉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宇